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
↓↓↓↓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HIV病毒可使人体免疫功能遭受破坏,从而易于并发各种感染甚至发生恶性肿瘤,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感染了HIV病毒后,马上就能检测出来吗?
12.01
感染了HIV病毒后并非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存在检测的窗口期,即从HIV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或核酸存在一段时间间隔。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1-4周,窗口期间检测出来阴性并不能排除HIV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出抗体或核酸,但病毒已经在体内开始复制,同样具有传染性。
感染HIV病毒后,马上就会发病吗?
12.01
感染HIV病毒后,会经历短至数月、长达数十年(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其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防艾小锦囊
THEWORLDAIDSDAY
什么是艾滋病毒
艾滋病别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的目标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即所谓CD4细胞,这些细胞帮助身体对感染做出反应。艾滋病毒在CD4细胞中复制并进而破坏该细胞。如果不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来进行有效治疗,免疫系统将会逐渐衰弱到不能再抵抗感染和疾病的程度。
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
艾滋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某些体液中。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同桌吃饭、一起工作及学习等并不会传染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核心信息
#1.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近年来,我国新诊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
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艾滋病感染风险较大的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的男性同性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有偿性行为等。
+++
#2.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艾滋病侵害
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选择质量合格、未过期的安全套;撕开外包装过程中避免安全套破损。
安全套不要重复使用;性行为全程使用安全套。
提高对新型“换装”毒品的辨识力,毒品可能化身成“可乐”“奶茶”“糖豆豆”,要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远离毒品,保持身心健康。
使用新型毒品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降低自己的风险意识,性伴数量和不安全性行为的频率会增加,也会间接地增大艾滋病病毒传染的风险。
#3.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后要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和咨询,必要时可进行阻断
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后要尽早咨询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