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都知道,每次在无偿献血之前都要做系列检查,比如量血压、称体重,还要血型、血红蛋白等检测。
但献血者可能不知道,为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无偿捐血者献出的血液送进血站后,还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以及ABO血型、Rh血型定型。
01
献血血液检测项目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之《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血站必须免费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
①ABO血型和RhD血型;
②血红蛋白;
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抗体);
⑥艾滋病病毒抗体
(HIV抗体);
⑦梅毒试验;
⑧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原虫。
同时要求,对项目①③④⑤⑥⑦的初检和复检必须用不同试剂厂家生产的试剂,同一标本同一项目的初检和复检不得由同一人进行操作。
因为献血后还要进行检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献血者献血后出现血液不能用于临床的原因。
02
血液检测不合格就一定是身体不健康吗
那么,如果献血后检验不合格,是否就表示献血者就患有某些疾病呢?
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有很多被“淘汰”医院检验的结果却是正常的!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他们的身体有没有疾病呢?
如果没有的话,那他们在血站的血液检验结果为什么不合格?
是什么原因造成结果的差异性呢?
为保障血液安全,血液机构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和高标准的筛查策略,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即献血者血液中并不存在相关病原体,但由于其他原因使得检测结果呈现非特异的反应性。
这是在目前的医学科技发展水平下,采供血领域普遍存在的情况。
疾病的诊断须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采供血机构对血液进行检测以判断献血者所献的血液是否适宜临床输注,但献血后检测不合格并不代表献血者就患有疾病。
03
为医院不同的两种结果
检测目的不同
采供血机构:主要是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严格的筛查。为确保血液质量,保证输血的安全,必须使用两种来自不同厂家的试剂、两组不同的检测人员、两台不同的检测设备进行初复检两遍检测。其中只要有一次检测结果不合格,即判定血液不合格,从而使阳性检出率增高。
医院:主要是对病人的健康进行检测。
因此,《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血站对血液的检测只能作为判断献血者是否适宜献血以及血液是否适宜临床输注的结果,但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04
血液检测不合格者是否永远不能献血了
那么,经过检验,血液不合格的献血者是不是永远也无法献血了呢?
为了保护受血者的安全,血站会对血液筛查具有反应性的献血者采取屏蔽措施。
但对于因假阳性而被屏蔽且又热衷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来说尤为可惜。所以血站采取归队的方法对这部分的献血者进行必要的甄别,消除因不确切的检测结果给他们造成困惑和影响。
献血者归队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呢?
1.屏蔽时间在6个月以上;
2.献血者对屏蔽结果有异议,可以在献血车留下血样,由采供血机构针对该献血者上一次献血的不合格项进行再次检验,检验结果以采供血机构的结果为准;
3.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采集献血者标本进行酶免和核酸检测为均阴性,可以归队献血。
综上所述,如果血站通知血液检测不合格,不要过分担心,医院进一步检测身体是否患有疾病。
往期回顾
小贴士
TITLECONTENT
了解无偿献血,从这里开始
青岛市无偿献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