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内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已达.5万,全国每4分钟新发现1例感染者,我国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
艾滋病知识“十连问”来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一种叫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
2.感染了HIV病毒,就是得了艾滋病吗?
感染了HIV并不等于得了艾滋病。艾滋病有一个“潜伏期”,一般为8-10年。这段时间内HIV的主要任务是在人体内不停复制,一点一点地给免疫系统搞破坏,直到将免疫系统全面瓦解后,机体才会进入疾病状态。
潜伏期内的感染者,也不是艾滋病病人。他们只能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一样,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如果携带者在潜伏期内接受了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体内HIV的数量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免疫力也能恢复到相对比较健康的状态。
3.艾滋病病毒在哪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所有通过无防护情况下解除感染者或病人的这些体液,就可能会被传染。
但是,艾滋病病毒也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只是存在数量很少,一般不足以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4.HI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HIV的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和性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概率主要与人体接触到的病毒数量、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等有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年预防艾滋病核心信息显示,新报告的感染者中由性传播感染的比例高达95%以上。
?任何性行为都有传播HIV的风险。特别是“他他”之间,因为肛交更容易导致粘膜破裂出血,引发体液交换。
?HIV可怕,但绝对不是感染就会致病的。
?艾滋病可怕,但绝对是能够治疗和控制的。
?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里,比病毒传播更快的,是对疾病的恐慌和不作为。
5.母婴传播,是遗传吗?
母婴传播有三种可能。
1.孕期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妈妈,在怀孕时胎儿可能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与母体的血液接触,如外力冲撞导致的胎盘损伤出血,有可能导致子宫内感染的发生。
2.分娩时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妈妈,其宫颈和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所以婴儿很可能在未受保护下与产道粘膜或感染的血直接接触而受感染。
3.产后
产后通过母乳喂养使婴儿感染。
6.吸毒的人为什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大?
因为吸毒的人为了尽可能的用完针管内残留的毒品,经常把自己的血液回抽到针管中,并反复冲洗,从而使针管管壁上附着了血液。
如果其他人再使用此注射器而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就很容易被感染。一旦艾滋病病毒进入这样一个高频率共用针头或注射器的群组,艾滋病病毒便可能在静脉吸毒者中爆发传播。
另外,已感染的吸毒者还可以通过性传播或母婴传播,使艾滋病病毒不断蔓延。
7.高危暴露后该怎么办?
第1步:第一时间去疾控中心做自愿咨询检测。
第2步:尽早吃阻断药。
医生会对你刚才发生的情况作出评估,确认属于高危暴露就要做暴露后预防。暴露后预防(PEP),是指在可能暴露于HIV后,通过紧急服用阻断药,来降低感染HIV的几率。
01?牢记2小时和72小时
2小时内是服用第一粒阻断药的最佳时间,72小时是最迟时间,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这段时间内,进入体内的HIV还没有大量复制,用药可以有效控制复制进程,甚至完全清除病毒。
02?连续服药28天,不可擅自停药
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恶心、皮疹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按医嘱采取措施,不能随意停药。
03?阻断药仅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阻断药的成功率绝非%,且用药剂量大,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性行为时佩戴安全套、明确性伴侣的健康状况、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同时尽量避免高危暴露,才是预防感染的最佳途径。
04?用药遵医嘱,不建议随意购买
阻断药是处方药,是否需要服药、以及用药前后的评估检测,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在北京,医院医院提供阻断药的咨询与购买服务;其他地区,需要联系当地的疾控中心,了解具体情况。
8.如果最终HIV结果为阳性怎么办?
不要慌,要尽早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年,我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达到了61万人,治疗覆盖率为80.4%、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0%以上。
尽早检测治疗,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9.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女性就无法拥有一个健康宝宝了吗?
采取下面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0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妈妈在怀孕后第14周,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指导自然分娩或择期剖宫产,人工喂养。
02对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已经临床的孕产妇,建议自行分娩。
03新生儿分娩后应立即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出生后42天。
04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妈妈应避免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即宝宝不能吃妈妈的奶,改为喂奶粉。
10.日常行为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在外界的生存能力很弱,在阳光下,空气中会很快死亡,因此家庭中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例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比如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小便,这些都不会传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