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邱溱春节人口流动大,如何追踪监测疫情
TUhjnbcbe - 2025/4/12 19:26:00

年春节是疫情三年来,很多人回家团圆的第一个春节,这从今年春运的繁盛景象就可见一斑。

尽管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已经度过了第一波高峰,很多人也都“阳康”了,但由于不再统计感染人数,也让大家担忧:目前全国疫情感染到底是什么情况?经历过这个春运,会不会再来一波疫情高峰?

一、监测新变异毒株的意义

放开疫情管控后,疫情通常会呈波峰-波谷状态,一波疫情的结束很可能意味着下一波疫情的到来。

以下是美国疫情的趋势,蓝色为感染人数,红色为死亡人数,能很明显看到波峰-波谷交替出现。

产生波谷的原因在于,一波大流行开始后,人群感染比例迅速增加,阳康人员会具备抗体。

下图为年第一波疫情期间,印度政府在德里地区的血清抗体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随着感染进程的进展,人群抗体比例持续增加。年年初疫苗刚开始推广,可推定绝大多数人的抗体来自感染。

人群抗体比例越大,当前毒株传播越困难,所以当时印度对疫情前景做出了乐观的估计:

根据年年初的报道,在印度第五轮针对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中,新德里2.8万个样本中有60%被检出血清抗体阳性。新德里约有万人,这意味着至少已有万人感染过病毒。这项数据被印媒视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利好,认为新德里实现群体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群体免疫。

如果没有新毒株影响,疫情确实走向结束。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红色为感染者,绿色为免疫人群,蓝色为健康群体。

传播链如果遇到易感人群,将持续传播。如果碰到绿色的免疫人群,则链条会中断。所以,人群抗体比例越高,病毒传播过程中遇到有免疫能力个体的几率越大,传播就越困难。

但如果出现了具备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本土突变产生或者境外输入),如年春季的Delta和年底的Omicron,局面就会被打破,原有的抗体效力下降,新一轮疫情就会爆发。

以南非的情况为例。年前期原始毒株在南非流行,年末南非本土出现Beta毒株并迅速取代原始毒株,随后年印度输入的Delta取得主流地位,年年底,来自非洲某处的Omicron在南非豪登省爆发,成为新的主流,并扩散到全球。

图为南非分毒株的统计,B.1.1.是Omicron,图片制作于年12月初

由此可见,全新毒株是新一轮疫情的先行指标,所以要加强对新毒株的监测工作,只有在新毒株出现后早发现,早测序,早评估,早决策,才能尽早识别高危害毒株,避免该毒株引发新一轮疫情。

二、全新毒株出现的高危环节

那么,全新毒株出现的可能性都有哪些?

1.同时感染多种毒株会加大病毒重组的概率

病毒偶尔会在复制中途切换到另一条基因继续复制,如果两者相同,则复制结果不会有区别;如果两者不同,就可能出现重组毒株。

而在多种毒株共流行的环境下,存在同时感染多种毒株的可能性。

2.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长期不能清除病毒,长期感染加大了毒株突变可能

免疫缺陷患者很难清除体内的新冠病毒,病毒可以在体内长期繁殖并不断变异。正如一些科学家认为,Omicron的突变是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演化而来的,是此人长期感染的结果。

3.核糖核苷类似物等致突变剂的使用

核糖核苷类似物在体内可以代谢成为干扰病毒RNA的物质,与病毒RNA竞争性地来结合RNA聚合酶,如渗入新冠病毒RNA而导致病毒产生错误突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生成不正常的病毒蛋白质,让病毒无法存活。

在个别情况下,病毒可存活,但发生性状改变。而性状改变的方向是完全随机的。

三、如何识别全新毒株

新冠病毒基因组的长度为(约3万)个碱基,技术不是那么发达的时候,技术人员测定整个基因组可能要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凭借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成之前数月的工作。

全基因组测序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依赖高性能计算机和芯片,至少分析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果批量做新冠基因组测序,成本约为每次几百元,远远高于核酸单管的16元/次。

这是第一步。如果新毒株(以下用X代替)危害性很大需要管控,在新毒株的基因组明确后,可以利用PCR检测做针对性的识别。

例如Alpha疫情时期,英国用PCR识别Alpha,具体办法是:赛默飞某款PCR试剂盒,同时测刺突蛋白、N蛋白和ORF1ab。

赛默飞的刺突蛋白引物,故意针对的是69/70位点,而Alpha正好有69/70缺失突变,所以用该款试剂盒测试为阴性。但用其他试剂盒测试,结果为阳性。所以该试剂盒阴性+其他试剂盒阳性,大概率就是Alpha。

我们可以选择新毒株的特征基因组片段,开发针对性的试剂(试剂A,不识别X),就可以用核酸检测的手段筛查该毒株的感染人群。筛查中可同时选用普适性的试剂(试剂B,可以识别大多数新冠病毒)。如果A阴性,B阳性,判定感染毒株X。

也可以用类似策略开发只能检测到X的试剂C,只要试剂C检测阳性,就可以判定感染X。但由于毒株还在持续突变,以上策略准确性不是%。

是否能混检取决于人群X毒株感染率,如果感染率很低,可以采用20混1或者10混1的方式加快筛查速度。如果感染率较高,就只能单管检测。

找到感染者后,还可以用流调的方式对传染链进行追踪,但流调只能在扩散初期起到效果。

Nextstrain.org上新冠病毒的进化树

四、早发现早控制新毒株难度很大

但在目前防控措施放开的情况下,早发现、早控制新毒株的难度也变得很大。

首先是筛查覆盖面偏小,很难做到早发现。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披露的数据,年12月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抽样调查,完成了个病例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A.5.2和BF.7占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两者合计超过80%。此外,还有7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也在流行。

即使加上其医院的测序,全国一个月只测序了不到例,相比庞大的感染数据来说,抽样的比例很低。

其次,测序能力地域上很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测序多,中西部地区测序很少,西部地区省份只有省级疾控中心有测序能力,实际测序量很少。如果全新毒株从乡镇开始传播,很可能发展到县内普遍感染,外溢较多的时候才能监测到。

第三,开发特定的核酸检测试剂需要时间。在明确基因组序列后,还需要设计并测试试剂,测试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生产、分发,然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四,搜集该毒株的重症率,以及做出决策也需要时间。如果要决策防疫政策的调整,需要数据支撑,最重要的数据为重症率。

按一般规律,大多数病例有3天左右潜伏期,出现症状一周以上才可能发展到重症。所以在疫情开始传播14天以上才可能有较完善的重症率数据。如果要求数据较为可靠,则周期还会更长。新冠传播速度为2天一代,2-3周的时间足以感染疫情爆发地区较大比例的人群,在这个阶段,防控措施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

第五,流调能力有限,很难承担围堵任务。根据流调实际经验,如果能靠落地检筛查到病例,东部发达地区可以靠流调和小范围隔离将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但如果传染链已经扩散一周左右,基本无法低成本控制。

眼下由于新冠防控措施放开,多数东部地区的流调中心已经解散,即使下决心重组,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正常工作。中西部地区流调能力更差,由于软硬件、财政、人员素质等因素,从年至今未能建立起合格的流调体系。在年秋季疫情中,多地不能在早期感染者数量还不多的窗口期控制疫情,直到感染者人数挤兑了隔离能力。如果需要重新防控,流调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年9月,贵州省疾控系统派出余人开展流调溯源遏制疫情蔓

而出现全新毒株的话,境内出现和境外出现的结果又完全不同。

如果重症率高的新毒株出现在境外,则疫情输入到我国存在一定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国外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已经对病毒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定数据。

在疫情输入我国时,我们已经掌握病毒基因组数据和一部分重症率数据,可以及时完成决策并调整。所以可以靠加强边境管理限制疫情输入,即使有小规模的疫情输入,还来得及用核酸筛查+重启流调的方式将新毒株清零。

如果新毒株在境内偏远地区出现,由于发现时(住院数据异常)疫情可能已经广泛传播,获取和核实数据也需要时间,决策时间和处置时间就非常紧张了,控制毒株扩散难度很大。

而眼下正是春节假期,由于春节人员流动性很大,如果境内出现全新毒株,防控更难。

五、对控制新毒株的一些建议

所以对新毒株的防控,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邱溱春节人口流动大,如何追踪监测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