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的节目中,我们报道了市民汪女士反映的一个情况:一个三轮车车主膝盖受伤后,医院治疗,结果做了三次磁共振,还检查了乙肝、丙肝、梅*、艾滋病等多个项目。汪女士就想知道,医院的这些做法,是不是过度医疗?我们这个新闻报道之后,医院又会给出怎样的回应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今年3月份,市民汪女士驾驶车辆在停车开车门的时候,一辆电动三轮车从后面撞到车门上。
市民汪女士
三轮车的扶手撞坏了,人也没摔倒,就是有膝盖有一点擦伤。因为没有多大事,报了警都回家了。
直到第三天,汪女士在处理事故的时候才知道,三轮车车主住院了,医院进行治疗。汪女士的车辆购买了商业保险,因为可以报销,汪女士也没太在意。医院住了六天之后,三轮车车主出院了,总花了多块钱。从医院提供的费用清单上,汪女士发现,其中磁共振平扫一项每个部位元,总共做了三个部位。
我实在搞不明白,一个膝盖肿痛的病人,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磁共振扫描?三个部位都做了哪里?医院的医生,连一个膝盖碰擦都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诊断吗?
让汪女士感到不能理解的是,费用清单上竟然还有甘油三脂、胆固醇、转氨酶、血糖、胆红素等10多项体检项目。更让她诧异的是,还检查了乙肝、丙肝、梅*、艾滋病等等。
一个连皮外伤都没有的病人,为什么要检查乙肝、丙肝、人免疫缺陷病*抗体以及梅*密螺旋体抗体测定等传染病检查呢?这跟膝盖肿有什么关系?又不需要做手术。
于是,汪女士又来到医院康复科询问,了解到伤者住院时,伤情并不重。
有没有外伤,确认可受伤吗?当时走路确实不得劲,可有伤痕?表面上没有,上面写的有。
我不懂医学,不懂专业术语,也看不懂“费用清单”里带有“血”的二十项检查到底查了些什么?一个膝盖肿痛连外伤都没有的病人,竟然花了三四千块钱。我想知道这是不是过度检查、过度医疗?
从《沟通*务零距离》的录制现场,了解到汪女士反映的问题后,医院医院医院专家,对那个三轮车主的病例及检查治疗过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医院副院长闫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根据医生给他的告知,这都是为后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做一些检查,也非常有必要和合理的。
闫良院长介绍,在治疗过程中,三轮车主反映双膝受伤和头晕,因此,医生对他进行磁共振等检查,是为了明确病因。
这个也是一般的,医院的外伤病人入院过以后的常规检查,因为磁共振,它的分辨率比较高,不光能发现有没有轻微的骨折,第二,也可以发现一些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的拉伤。
考虑到患者已经50岁,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项目,是为了分析心脑血管、循环代谢等疾病的风险,识别高危因素,为制定治疗、护理、用药等方案提供支持,避免评估不到位,给患者权益造成损害。对于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等项目的检查,主要是考虑到患者住院需要针灸治疗,而针灸治疗属于侵袭性操作。
病*四项,作为科室的一个常规检查,这个就是以防,万一由针灸侵入性而导致的传染病的传播,一个是对病人负责,第二对我们的医护人员负责。
时空记者还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医院现在已经将临床用药合理性、检查、治疗评价纳入日常监管范围,一旦发现过度医疗,将严肃追究科室负责人和当事人相关责任。时空记者李斌、杜文栋报道。
医院回应,对那位三轮车主进行的检查,都是必要的。尽管如此,我们仍旧感到不解,毕竟撞了一下膝盖,就要检查这么多项目,换了谁,谁都会心里不舒服的,我医院能够提高诊疗水平,合理的制定检查措施,既能让群众看好病,又能让群众少花钱。这样一来,医院的口碑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